杨得志接替王必成任昆明军区司令员,交接时说:王司令都准备好了
1979年带给王必成将军的,是难以抹去的遗憾与失落。这一年,他的内心被无尽的惋惜所占据。
在越战前夕,他投入了大量精力进行备战工作,但中央军委出于整体战略部署的需要,在战事即将打响时作出了更换指挥官的决策。
在昆明军区与王必成办理交接事宜期间,杨得志脸上写满了愧疚,内心深感过意不去,认为自己占了极大的便宜。
东线和西线的指挥官分别由不同将领担任。
1979年1月,广西中越边境的平静被两辆军用吉普车的出现打破。
金鸡山附近,距离凭祥火车站约20公里处,两辆汽车无声无息地抵达,全程未惊动任何人。
许世友将军作为广州军区最高指挥官,亲自选定了这处战略要地作为观察哨。该据点不仅占据地理优势,能够清晰监测敌军动向,还牢牢控制着同登至凭祥的交通枢纽,为掌握战场态势提供了有利条件。
许世友司令员一行在随行人员引导下,悄然抵达金鸡山南麓的一处历史悠久的炮台。这个观察点与敌方阵地仅相距300米,完全处于枪械的有效射击范围之内。
许世友司令员及其随行人员在这种险峻环境中,虽然面临着巨大威胁,却也因此获得了极具价值的作战情报。
抵达目的地后,许世友司令员立即以稳健的步伐快步走向炮台观测位置。
"这个观察位置选得太棒了!"许世友司令员环顾四周,对眼前的开阔视野和清晰度赞不绝口。他一边仔细打量,一边琢磨着最佳进攻路线。
许世友将军此刻将越军阵地的地形尽收眼底,其清晰程度犹如摊开在眼前的作战地图。
谅山市的战略要地扣考山与扣马山,其地理位置犹如天然屏障。一旦解放军成功控制这两处制高点,敌方部队将陷入被动,如同被扼住咽喉,难以逃脱。
许世友审视战局后,信心倍增,果断表示:"从这一侧发动攻势极具优势,一旦攻克同登,敌军必将陷入我军掌控。"
他详细阐述了夺取同登这一关键军事据点的战略价值。攻克该地后,部队在高平战役中可有效牵制谅山敌军,同时也能为后续进攻谅山提供有利的前沿阵地。
许世友以73岁高龄仍展现出旺盛的精力,在视察完南侧炮台后,他执意继续前往西炮台,完全不顾随行人员的休息建议。
目睹越军侵占我方重要战略区域并将其转变为进攻阵地,将军久久无言。他缓缓转身,语气中带着难以抑制的愤怒:"这简直是学生打老师,以怨报德!"
在完成前线视察后,许世友将军立即返回广西东线总指挥部,组织参谋部全体成员开展作战方案研究。他精心安排各部队的调动与布防,明确指示必须最大限度发挥部队作战效能。
自卫反击部队经过周密部署,决定采用"牛刀杀鸡"策略,集中优势力量精准打击敌方薄弱环节,实施突袭行动,以期在最短时间内瓦解敌军战斗力,使其丧失反击能力。
总参谋部与中央军委审核通过作战方案后,相关准备工作随即展开。
广西东线战区的备战工作正紧张推进,与此同时,云南西线战区在昆明军区司令员王必成的指挥下也全面展开部署。就在各项准备工作即将就绪之际,突发状况打破了原定计划。
新四军麾下的一员猛将
在边境冲突即将爆发之际,王必成将军正全神贯注地指挥着军区的战备部署。他清楚地意识到,这或许是他军旅生涯中最后一次实战指挥机会。为此,他投入了全部精力,决心以这场战役为自己的军事生涯画上完美句点。
作为新四军的杰出将领,王必成在孟良崮战役中的出色表现赢得了陈毅和粟裕的高度赞赏。
1947年5月12日正午,陈毅与粟裕紧急发出指令,要求王必成部队迅速从鲁南敌后向北推进,夺取垛庄以切断敌军退路,并参与围剿张灵甫指挥的整编第74师。
作为蒋介石麾下的精锐部队,整编第74师被誉为"五大主力"之一,这支全副美式装备的部队被冠以"御林军"的称号。在华东战场上,他们与华东野战军多次交锋,先后攻占了淮南地区,并夺取了华中解放区的重要据点淮阴和涟水两城。
在部队从华中调往山东战区之际,王必成向指挥部提出了一个特殊要求:"希望上级在部署围歼第74师的战役中,务必让第6纵队参与作战。"
第6纵队在王必成的指挥下,经过连续48小时的高强度行军,成功推进了约100公里,于5月14日拂晓准时抵达预定地点。
在战略部署讨论中,王必成对行动方案作出具体安排:首要任务是攻占垛庄,切断敌军撤退通道;同时迅速控制关键位置,防止敌方援军抵达。
第六纵队与第一纵队联手作战,半小时内迅速拿下垛庄,切断了整编74师的撤退通道。
整编74师已被成功围困,战局进展顺利。然而,在蒋介石的严令下,国民党增援部队正火速向战场推进。
面对危急局势,陈毅与粟裕迅速做出决策:若无法立即消灭整编74师,华野将陷入敌军包围。他们果断下达指令,要求阻击部队全力拦截国民党增援力量,同时主力部队必须不计损失加快进攻节奏,务必在援军抵达前彻底击溃整编74师。
接到作战指令后,王必成迅速将第六纵队兵力一分为二。其中一支部队与第一纵队协同作战,在孟良崮西南方向的黄崖山、狼虎山一带展开阻击,主要针对国民党整编第25师的进攻。
为配合8纵行动,整编第83师在孟良崮东南方向的牛头山与大朝山一带遭遇阻击。
5月15日下午1点,整编74师遭到了华野的全面进攻。由6纵18师派遣的两个团立即展开行动,对其外围防御工事发起了强力冲击。
6纵17师的两个团协同8纵部队,同时对孟良崮侧翼展开进攻。
16日凌晨,华野指挥部紧急部署,命令王必成部与友军协同作战,务必拿下孟良崮制高点。这一战略要地的控制权,将直接决定整个战役的胜负走向。
据江渭清回忆,王必成在战前动员时表现出极大的激情,反复强调必须不计代价拿下孟良崮。
各部队必须展现无畏艰险、勇于献身的战斗意志,全力追捕张灵甫!以此告慰在两次涟水战役中壮烈殉国的同志们。
经过多日激战,交战双方在5月16日凌晨4点均已筋疲力尽。
紧要关头,王必成迅速采取行动,调动了纵队特务团这张王牌。
特务团接到指令,要像尖刀般突入敌军阵地,配合友军直扑孟良崮,直取张灵甫的老巢!
特务团果断出击,迅速向敌方阵地挺进。经过一番激战,在下午5点前,他们与6纵18师协同作战,顺利拿下了孟良崮主峰和600高地。
在特务团3连攻占孟良崮西坡并逼近张灵甫指挥部之际,面对解放军的劝降,张灵甫与其部队仍顽强抵抗,拒不投降。
在激烈的交火中,张灵甫阵亡。王必成目睹指挥所内他的遗体,仅用八字评价:"咎由自取,死有余辜。"
在孟良崮战役中,第6纵队展现了卓越的战斗精神,成功消灭敌军5700多名。陈毅和粟裕对王必成给予了高度评价,认为6纵在全歼敌74师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,立下了赫赫战功。
更换主帅的利弊如何
在建国前后,王必成在战场上始终保持着卓越的军事才能,堪称顶尖将领。然而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,这位战功赫赫的指挥官却被临时调离了前线指挥岗位。
东京时事社于1979年2月8日发布消息称,根据北京方面的最新通报,昆明军区与武汉军区的高层领导进行了职务调整。具体而言,原任昆明军区司令员的王必成与武汉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互换了职务。
在战事即将打响之际,中国为何突然调整了战区最高指挥官的人选?
东线由许世友上将指挥,而西线王必成在建国初期被授予中将军衔,这种军衔差异可能影响双方的协同作战效果。
此次战役的重点对象是越南,因此西线指挥官必须具备对越军情势的深入认知。
作为昆明军区的资深将领,王必成对所属部队了如指掌,其指挥能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广受赞誉,尤其在攻坚作战方面享有盛名。然而,与杨得志相比,他在越南相关领域的认知存在明显差距。
1976年,中央军委委派杨得志率领友好代表团访问越南,他在当地为越南军方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与支持。
驻越期间,他对越南军队进行了全面调研,与高级将领展开深入交流,为提升越军实力奠定了重要基础。
杨得志将军的军事才能为越军提供了宝贵的指导。
当前越南的所作所为令人深感失望,昔日的弟子不仅否认师长的教诲,更对恩师刀剑相向。面对这种忘恩负义的行径,杨得志将军被迫再次挺身而出,决心给这个叛逆的学生上一堂深刻的"教育课"。
在上世纪50年代初的朝鲜战争中,杨得志从彭德怀手中接过志愿军指挥权,率领部队与美军展开殊死搏斗,建立了卓越的军事功勋。
此次军事调动中,杨得志被中央军委再次委派重要职责,将其调任至即将展开对越惩戒行动的前线,承担指挥任务。
在作战期间临时调换指挥官向来是军事指挥中的重大风险,然而经过慎重评估,中央军委最终任命杨得志担任云南西线战区的总指挥,这一人事调整旨在保障关键战役的顺利推进。
杨得志的职务被平静地移交给坦然。
昆明航班的机舱里,一片寂静笼罩着整个空间。
一到达昆明,杨得志便驱车赶往军区司令部与王必成相见。面对这位许久未见的老战友,他激动地紧握对方双手。
"老王,这次来得仓促,不过你整理的材料我已经认真看过了。"杨得志表示,"你的准备工作做得很周全,这场战役由你指挥更为合适。"
在王必成的诚挚接待下,两人在室内深入交流,回忆过往。王必成以他浓重的湖北方言向杨得志表示:“我认为中央军委的决策自有其深意,你对越南局势的熟悉程度,与我相差无几。”
杨得志从王必成处获知了前线侦察部队的最新动态,重点听取了情报更新后制定的对越作战策略。
王必成始终为未能参与对越自卫反击战深感遗憾。尽管内心充满不舍,他依然严格遵循中央军委的调遣,充分展现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最高准则的职业操守。
他果断将子女及身边工作人员派往战场前线,为维护国家和平与民众安全尽一份力。
尽管王必成的子女未在前线服役,他仍坚持不懈地激励他们奔赴战场,通过书信和电话表达支持。
在他的激励下,儿子和掌上明珠毫不犹豫地奔赴战场,双双荣获三等功。
《共和国重大事件纪实 下》由郑毅与李冬梅合著。
被称为"王老虎"的著名将领王必成,其事迹被何立波记录下来。这位以勇猛著称的军事指挥官,在战场上展现了非凡的指挥才能和战斗精神。
《124师台山78年参战战友回忆录》
#图文打卡计划#
